歷史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輝煌的歷史
1987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的構想誕生在普林斯頓大學經典學院的派恩廳的辦公室中

普林斯頓大學經典學院的主席塞繆爾.迪.阿特金斯 教授 (1911-2002),一位希臘語、拉丁語以及梵文的專家;以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威廉.拉弗勒教授 (1936 – 2010) ,一同加入了計畫的諮詢委員會。

富有遠見出色的學者肯仁波切格西洛桑塔欽(1921-2004年)成為該計畫的意見和首席文學顧問。他根據2500年前的文本「文殊菩薩讚頌」來選擇我們的Logo和座右銘:知識的火炬、世界的燈火

由༷在韓國首爾資訊公司KICO辦事處的亞洲經典輸入計畫工作人員研究希臘語言寶庫數據庫的輸入方法,該計畫數位化整個希臘文獻;同時他也研究了曼谷瑪希敦大學輸入泰國佛教文集所使用的系統。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的創始團隊聚集在一起:總監麥可.羅區,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和主要聯繫人。副總監羅伯特.泰勒博士,任職美國運輸部。約翰.馬帕斯,藏文輸入軟體開發商。史提夫.布魯斯格里,第一位藏文文書處理軟體的發明者;還有圖登.沛傑尊者為海外輸入中心經理。 27年後,羅伯特.丘頓仍在協助該計畫(泰勒 & 羅區也是如此),他提供了無價的技術專業知識,尤其是隨著Unicode被發展為通用標準的電腦字體。

美國紐約的安鼎國際鑽石公司(Andin International Diamond Corporation);還有位於紐澤西州的蒙古卡爾梅克協會的拉什庚比林開始了長期的資金和後勤支持。

羅伯特. 萊西(1946-2013)和麥可.羅區開始在紐約市的地獄廚房區的一間狹小破舊的辦公空間輸入第一個ACIP文本。第一本登錄的經典是當地藏文目錄,描述對於由佛陀教授的1,000部經的甘珠爾典藏。該目錄大約有100頁長。

1988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 (ACIP) 從惠普基金會(Hewlett-Packard Foundation)那得到一筆贊助,足以在亞洲建立第一間資料輸入中心。

1989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 (ACIP) 授權給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藏文和梵文編目,並將文本轉換為容易搜索的形式以利公開發行;亞洲經典輸入計畫 (ACIP)的工作人員被指派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日後購買藏文材料的諮詢建議,並編列1,100個標題目錄給圖書館。

1990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首次公開發布的資料(所有的發行版本都是免費提供)是儲存在好幾個3.5磁碟片中,用郵寄的方式寄個每位使用者!
這些公開發布的資料中含10本經典,包含在西藏寺院的格西課程內容中所教授的五本古印度經典,以及從古印度倖存下來的4,600佛教典籍的甘珠爾和丹珠爾典藏的藏文版所組成的目錄。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授權牛津大學和東京語言學資訊研究所發行免費的數位版本。

給在色拉昧西藏佛學院研讀的般若智慧的補充文本的出版;這是亞洲經典輸入計畫(ACIP)的資料和技術支援下所出版的第一本紙本書籍,並免費提供給在全球的西藏學生和老師們來保存這15世紀到19世紀重要的寺院文本。這些文本已經遺失了,但在聖彼得堡圖書館中被找到。這種印刷格式發展成為2卷文本形式,而這也變成藏文世界數位出版的標準,從此之後已經有成千上萬本經典出版。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完成一部3200頁藏文大字典的輸入 – 這是截至目前為止寫的最好的一本藏藏字典,當中的每一詞彙都包含相對應的中文,很適合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的研究人員使用。

1991
第二次發行亞洲經典輸入計畫資料,這一次資料裡有50部亞洲經典,包含西藏最偉大的作者 宗喀巴大師 (1357年 – 1419年) 的重要典籍。這次的發行是將12個3.5磁碟片免費郵寄給每位使用者!
1992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與俄羅斯科學院達成了一項協議,以在聖彼得堡東方圖書館為龐大的藏書共同創建目錄。聖彼得堡大學也簽署了類似的協議,並在列夫.薩維茨基博士和麥可.羅區的聯合指導下,與圖登.沛潔,蔣巴.南卓和阿旺.奇村的輸入團隊一起開始工作,並獲得了日本Yisho ji 佛教文化交流研究機構的補助。

由程式設計師愛德華. 索基開發的 TibEasy 應用程式,可以用亞洲當地字體來瀏覽ACIP的資料庫。惹對寺入門攝類學的出版,是十五世紀以來,寺院裡最重要的西藏教材之一,內文有著罕見的論釋,曾經失傳,後來由亞洲經典輸入計畫找回並保存了起來。
ACIP成員發現並輸入了一部龐大的藏文精神追求經典,標題為“道次第的偉大典籍” 由格西.德羅倫巴.洛德.榮格所著 (公元),也是西藏歷史裡一件極重要.極為罕見的經典之一。
有趣的是,這本著作在600年前曾經被宗喀巴大師(Je Tsongkapa )本人“重新發現”。在這裡的這幅傳統畫作記錄了這個場景。隨後,我們根據資料出版了實體書,供公眾使用,而這本書目前再度被藏人們廣泛流傳。
1993
紐約化學銀行(現為摩根大通的一部分)是美國的第二大銀行,決定更新ACIP的電腦系統,並捐贈大量的舊款桌上型電腦給ACIP。費了一番心力後,由亞洲經典學院的員工將設備運送至印度的輸入中心。蒙古裔美國女商人維拉.巴德美耶夫促使這所有一切的完成。
ACIP資料的第三次公開發行;現在可藉由新的3.5吋磁碟片取得!該發行手冊包含了亞洲哲學中超文本論文的第一張ACIP地圖,以及電子書的預測,同時還有罕見的藏文文本,以及首次公開的的ACIP木版印刷圖文集。渾珠.謝拉尊者回任東南亞區辦公室經理一職。
ACIP成為菁英研究機構之一,由於一起以來持續對古老亞洲經典文學的保存,從美國國家人文學術基金會那獲得補助

美國紐約的亞洲經典學院 (ACI) 開始將ACIP資料用於其知名36本雙語教材系列,以用來學習亞洲經典哲學和文學。現在ACI課程已遍佈全球。
由克主.丹巴.達傑 (1493-1568)所著的中道概論,在沒有任何ACIP員工的技術支援之下,成了藏人使用ACIP的資料庫印刷的第一本書。接著,他們開始啟動印刷數千本書。
ACIP得到第一筆來自世界宗教研究院的補助,也是緣於對重要古老亞洲文本的保存。
1994
連線雜誌發表了一篇時尚、有洞見的文章,標題為「數位佛法」

與蒙古國家圖書館的協議涵蓋了編冊目錄、掃描、和保存這個大約有200,000冊古老藏文手稿的大寶庫。
全錄公司(Xerox Corporation)選了亞洲經典輸入計畫成為全球這類型的最佳執行計畫的三個之一,並委任沃爾特.克朗凱特公司為此計畫製作一部簡短的紀錄片,該片於全錄公司的執行訓練中播放。”分享知識” 這部片也在學習頻道中得到數次的播出。
1995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臨時發布標題為“從木刻到雷射”的全新技術稱為CD-ROM,此技術是在惠普的幫助下實行的。沒有多少用戶知道CD-ROM是什麼,亞洲經典翻譯計畫必須幫助他們獲得CD-ROM光碟機讀取光碟!

1996
Microlytics軟體公司離開電腦事業後,給亞洲經典輸入計畫許可,使其能繼續開發旗下Gofer搜尋引擎,讓使用者在使用亞洲經典輸入計畫經典資料庫的時候提供進階的搜尋功能。這項開發持續到現在,在泰德.雷蒙這位天賦異稟的美國程式設計師指導之下,Gofer的速度極快,因為亞洲經典輸入計畫資料庫一直以來都是使用ASCII字符 – 這是所有電腦裡面的基本字母;才得以有精實、準確、防過時的資料。

1997
ACIP的程式設計師埃里克.科隆貝爾開發了AsiaView,這是一款功能強大的文字處理器,用於查看、搜索、並將亞洲經典輸入計畫的資料納入到文件中。格西阿旺.里格多作為亞洲經典翻譯計畫南亞地區辦公室經理,開始了漫長且卓有成效的任期。
1998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出版第4版,題為“千卷智慧”,迄今為止亞洲經典輸入計畫最大的躍進。計畫獲得了一計大筆的匿名贈款,用於製作700頁的發行手冊,其中包括一種革命性的方法,該方法可以對所有古老藏文文學進行分類、進階搜索亞洲文學的方法,以及對未來文獻數位化標準的全面描述。這將是最後一本亞洲經典輸入計畫的手冊印刷品 – 現在已完全發佈在線上,以便節省紙張,並讓每個文本都被數位化和編錄後,能夠立即發佈。

1999
紐約莉蓮.弗農公司主管約翰.布雷迪(John Brady)開始他為期10年的ACIP總監。來自紐西蘭的優秀西藏學者戈登.阿斯頓(Gordon Aston)也開始了他在ACIP 15年的職業生涯,兩位是是完成甘珠爾和丹珠爾數位化典藏的重要推手。

2000
計畫宣布發行第5版,此版本現有包含25mb的資料,約18,000頁的古老經典。宗喀巴大師(Je Tongkapa)於1402年撰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Lamrim Chenmo)是西藏最偉大的書籍之一,也是其中一部完成的作品。在此版本中,聖彼得堡的藏文文學目錄有多達8,000個書名。
2001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資深管理人和近代最偉大的藏學家琴恩.史密斯 (E. Gene Smith)(1936-2010),拯救了成千上萬的古老經典,在紐約市開設了藏傳佛教資源中心。亞洲經典輸入計畫與藏傳佛教資源中心開始長期有成效的合作,該合作已掃描了數百萬頁經典,並將它公開發布。
2003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開始在拉達克山上的20幾間寺院圖書館,積極的將這些脆弱的館藏進行目錄建立。我們在2007年完成目錄的編錄,並且已經掃描了好幾年的時間。我們這項計畫的目標就是要找到一些明確的資訊,關於耶穌的許多報告說明他在「消失的歲月」中在這個區域附近學習、研讀。
2004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在才華橫溢的桑托什.德維韋迪領導下,於印度瓦拉那西開設了首間梵文輸入中心。這將使該計畫能夠找到並保存原始的棕櫚葉手稿,提供幾十萬頁的藏文神聖典籍。

2005
索南.哈默是亞洲經典輸入計畫其中一位最早的女性輸入員之一,後來成為古老藏文輸入中心的經理。她是一個堅定而幹練的領導者,騎摩托車來回於各中心之間。
2006
在拉馬錢德蘭博士領導下,亞洲經典輸入計畫在印度南部開設了喀拉拉經典保存中心,他對於研究印度古代傳統文學非常有熱情也是經典的終生保存者,該中心已經完成了數十萬頁掃描。

2007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與日本數位保存協會合作發布了天邦瑪的掃描版,字面意思是“不允許離開這個房間的書”。 這極為罕見的甘珠爾版本約有1000冊藏文譯本,源自西元前500年的印度的,並在蒙古悄悄地保存了數百年。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發布了第6版,標題為“可簡易搜索”,該版本強調計畫資料與簡單的掃描圖像不同,可以在幾秒鐘內搜索以獲取資訊。它資料更新至聖彼得堡的目錄,至今該目錄的標題多達100,000個,蒙古國家圖書館的目錄已達到35,000個。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在印度西部孟買和浦那之間的羅納瓦拉 – 庫瓦拉亞南達圖書館開始編目和掃描,這是印度其中一個最偉大的現代圖書館之一,建於1924年,擁有約26,000種重要的梵文和其他著作。

2008
透過傑森.鄧巴(Jason Dunbar)的努力,該計畫努力地保存了無數珍貴的作品。他來自澳洲,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藏學家。亞洲經典輸入計畫發行了邱尼喇嘛扎巴謝珠(Choney Lama Drakpa Shedrup)(1674-1748)的完整收藏集:250個不同的主題,這些最偉大的心靈追求著作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
出版《佛法之王》,它是宗喀巴大師(Je Tsongkapa)最佳且最可靠的雙語傳記,這本書內的藏文部份就是使用亞洲經典輸入計畫資料庫。
2009
網路硬體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丹.斯蒂弗斯成為亞洲經典輸入計畫總監,為該計畫帶來了寶貴的技術和商業技巧。
電腦雜誌科技前瞻報告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介紹了亞洲經典輸入計畫一名程式員亞倫.克拉姆開發了一套名為ACE的前衛軟體:亞洲經典瀏覽器(ACE:Asian Classics Explorer)的應用程式開發工作。這實際上將亞洲經典輸入計畫創建的數位圖書與像是TBRC等組織所提供的古老原始掃描相對應。當你在瀏覽原始古老的木刻字時,你可以相對的用藏文轉寫為英文後的字母瀏覽。
2010
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在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圖書館進行的藏文手稿目錄建立已經完成。它記錄了141,000古老藏文文本的大量詳細資訊,並且很可能是亞洲經典文學彙編最廣泛的目錄。如果列印出來,它將延伸到80個冊那麼厚!最初的三名員工 – 列夫.薩維茨基博士,阿旺.奇村博士和蔣巴.南卓 – 負責此一工作,負責從頭到尾將計畫執行完成。

2011
在丹.斯蒂弗斯和桑托什.德維韋迪的帶領下,亞洲經典輸入計畫完成了瓦拉那西專用掃描和輸入中心一樓的建設。這讓南亞地區總監德維韋迪先生現在可於此,集中管理所有南亞業務的進行。同年,丹.斯蒂弗斯親自努力地付出,為蒙古國家圖書館佈上光纖網路,這將會為世界上最大館藏的古老佛教經典的保存工作,提供更高的產能。


2012
因為傑森. 鄧巴的努力,截至目前為止所有公開釋出的書,首次以藏文字體提供在ACIP的網站上面。
格西麥可.羅區和西藏學者埃里克.布林克曼完成了亞洲經典輸入計畫在15年前提出的主題分類方案的細節。現在,每本已歸類的書都被放在數位圖書館適合的虛擬書架上,而且即使只用英文工作的人也可以找到—儘管這些典籍本身仍是藏文或梵文。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的資深文字專家兼程式設計師菲爾.貝克完成了一個名為「亞洲經典輸入計畫文檔搜索」的線上搜索應用程式,這款應用程式允許透過文本、作者、歷史時期、接近的內容和主題進行篩選。舉例來說,這意味著您可以搜索宗喀巴(Je Tsongkapa)所生活的世紀中,所有有關“生命之輪”的主題,討論憤怒的情緒會幫助生命之輪永久運轉。
2013
丹.斯蒂弗斯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超高效低電壓電腦,在我們海外輸入中心的困難條件下,僅用於輸入亞洲經典輸入計畫的資料。這款不起眼的小巧寶貝取代了1990年代由紐約化學銀行捐贈給該計畫的老式舊款桌上型電腦。


亞洲經典輸入計畫在紐約,美麗的喬治王子宴會廳舉行慶祝成立25週年盛宴。藉此機會,我們宣布經過26年的不懈努力,我們已經完成了全部甘珠爾(Kangyur)和丹珠爾(Tengyur)的輸入,這些從古代印度倖存下來,被譯成藏文的佛教文獻集。該系列的4600件典藏總和佔此計畫有接近50萬頁。每一位賓客在接待處都可以收到一個隨身碟,其中包含全部4,600本經典:這證明了計畫如何有效率的儲存資料。歸功於戈登.阿斯頓和傑森.鄧巴以及我們的海外輸入中心成員的努力付出,為這項殊勝的工作做出很大貢獻。
2014
約翰.布蘭迪在鑽石山完成了3年3個月又3天的大閉關。經過短暫的重新定位之後,他再次接管了ACIP。布蘭迪開始了一項積極的國際之旅計畫,將ACIP的訊息帶到到中國、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以及日本。他旅行到蒙古,重新跟蒙古國家圖書館建立友好關係,這個圖書館館藏了古老佛教重要的典籍。
2015
經過10年的努力,ACIP由瓦拉那西辦公室的負責人 – 桑托什.德維韋迪,成功地正式以非政府組織型態成立,這允許了我們在南亞計畫的擴張,以及在長期願景上更深入的執行。我們現在可以在另外5個印度的據點,雇用、教育並且訓練當地居民。這大大的助益了資料庫的建立,並且使得ACIP能以更豐富、深入的內容,觸及與服務更多的人們。
我們正式地雇用了14位美國的新員工做文獻的翻譯,改善超文本的功能性,以及資料庫編程工作。亞洲經典輸入計劃的願景更向前邁進了下一世代。
2016
為了重新評估接下來五年的願景和方向,約翰.布蘭迪旅訪至印度六大中心會見各個負責人。我們開始為所有南亞員工創立健康保險以及退休計畫,並因要實施該計劃籌募資金所面臨挑戰,而引起國際關注。
ACIP團隊製作了一部13分鐘的高品質影片,以向學者、捐款人還有朋友們介紹為了保存並傳遞珍貴古老智慧文本,我們這30年來漫長而驚險旅程的全部樣貌。
2017
ACIP發跡於1987年的紐約市,近來將總部遷移至亞利桑那州聖多納新建完成的紅色西塔(Red Western Tower in Sedona, Arizona),這裡同時也是亞洲經典學院(ACI)和聖多納國際管理學院(SCIM)的駐所
ACIP與位於加德滿都的龍樹佛教研究學院(Nagarjuna Institute)合作,展開談判以在尼泊爾挖掘梵文佛教資料的豐富來源。我們在印度瓦拉納西購買土地,以便建立一所學習梵文、藏文和中文的學校。我們的願景是在全球創建新一代的翻譯人員,以保存和傳播佛教傳統。隨著老一代西藏學者逐漸殞落,這些佛教傳統正面臨喪失的巨大危機。
ACIP與位於加德滿都的龍樹佛教研究學院(Nagarjuna Institute)合作,展開談判以在尼泊爾挖掘梵文佛教資料的豐富來源。在中國深圳軟實力總裁班首五日活動中,正式啟動ACIP中文翻譯計畫,超過50人的參與。
2018
ACIP和長年的夥伴,也就是佛教數位資源中心(Buddhist Digital Resource Center.)一起合作,開始掃描蒙古國家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ongolia)館藏的歷史性的計畫
ACIP與尼泊爾加德滿都的龍樹佛教研究學院合作,他們特別針對轉寫梵文、尼瓦爾文手稿來建立輸入中心。
ACIP開始對來自於丹麥皇家圖書館內,「般若智慧八千頌」蘭札文手稿優美的掃描檔進行輸入,ACIP雇用了兩位加德滿都內蘭札文頂尖學者,來轉寫這部手稿。
ACIP雇用一名為「基蘭.釋迦」的學者來為ACIP工作。首先成為教練訓練學生轉寫輸入古老字體,接著成為轉寫輸入經理,帶領團隊替ACIP輸入重要經典文稿。
2019
ACIP贊助龍樹佛教研究學院翻新教室以及轉寫輸入室,接著贊助古老Prajalit字體的訓練課程,ACIP雇用5名婦女開始輸入非常重要的Navaratna經典 (九寶經)。
般若智慧八千頌(The Astasahasrika Prajnaparamita)已經輸入完成。
楞伽經(Lankavatara Sutra)已經輸入完成。